查看:2010作者:求知历史所 2024-04-13 09:27
瓦良格,其实是东斯拉夫人对维京人的称呼。在公元8世纪末期,维京人首领带领部族建立了基辅罗斯公国,因此这一支维京人又被称之为瓦良格人、罗斯人,他们是俄罗斯历史上的英雄。
前苏联继第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之后,决定继续打造第二艘航母,于是“瓦良格”号应运而生,1983年在乌克兰的黑海造船厂开工建设。
时间来到五年后的1988,“瓦良格”顺利完成了下水仪式,各项工程项目都在按照预定计划紧密进行当中。
乌克兰黑海造船厂
值得一提的是,这艘船在1990年的时候苏联政府才给予“瓦良格”的正式名称。
风云更盛衰,“瓦良格”号还没建设完成,苏联就从上而下地解体了。
而直到苏联土崩瓦解之时,“瓦良格”号的工程进度也只完成了70%,并就此搁置,从苏联时期的“国家宠儿”变成冷战之后的“时代弃子”。
根据“因地制宜”的“分家”政策,“瓦良格”号虽然最初名义上还属于俄罗斯的黑海舰队,但可以说实际上是分给了乌克兰的,当时乌克兰经济低迷,就算乌政府有心推动建造,但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
因此这艘船就一直被搁置在黑海造船厂的船台上,历经风雨,再加上海水腐蚀,船上不仅杂草丛生,整个船体也变得锈迹斑斑。
当然,俄罗斯也想过将“瓦良格”号买回并彻底完工,但当时俄罗斯的财务状况也是捉襟见肘,俄乌两国在“瓦良格”号的资金问题上相持不下,“瓦良格”号的完工方案再次搁浅。
目睹了整个争执过程的黑海船厂老厂长痛心疾首地说:“‘瓦良格’号不可能完工了。只有强国才能建造它,但这个强国已不复存在了。”
由于“瓦良格”号长期搁置,且完工遥遥无期,已经快要变成一堆“破铜烂铁”,乌克兰方面只好将其公开拍卖。
此事引起了中国的高度关注。
早在新中国初期,毛主席、周总理等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无不渴望建设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航母,这也是数万万中国人几十年以来的航母梦。
其实,中国原先是有机会向乌克兰买下搭载苏式武器装备的“瓦良格”号的,无奈美国在中乌谈判时粗暴插手干涉,警告乌克兰政府不得将舰载武器装备出售给中国。
慑于美国的淫威,乌方不得不被迫将其全部拆除,“瓦良格”号瞬间变成了一个“空壳子”,中乌双方的谈判也因此停滞了一段时间。
后来是中国澳门的创律集团以将其改造成“大型海上综合旅游设施”的名义,用2000万美元成功买下了“瓦良格”号。
1999年,“瓦良格”准备踏上长达15200海里的归国之路,但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海峡遭遇阻拦,经过中央政府的长期交涉,土国才答应放行。
原本按照既定航线,“瓦良格”号在60天,也就是两个月的时间就能到达中国。
但这艘船从1999年6月开始出发,直到2002年3月3日才顺利抵达中船大连船厂,结束旅途,其中经历了多少波折和阻难可想而知。
刘喆,是原辽宁舰舰长,当他看到挺立在船台上锈迹斑斑的瓦良格号时,忍不住拿起手套擦了擦钢板上的浮锈。
这时他才发现,表面的锈迹不过是浅浅的一层,内里依然锃光瓦亮,这艘船仍然“年轻”。
当时在场的其他专家也对此啧啧称奇,要知道一艘船在海水里浸泡近十年,但船体的钢材却完全没有遭到腐蚀,只有表面的浮锈。
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军舰下水服役之后每过几年就要进行消磁,但“瓦良格”号在搁置十几年之后检测出来的磁力竟然还是“0”,苏联人在上面倾注了多少心血可想而知。
“瓦良格”号正是使用了界内享负盛名的苏联航母专用钢材打造,我们这些普通人无法想象它有多厉害,但至少从内行——海军少将刘喆对它的称赞就能证明,瓦良格号上用的钢材非常好,当时中国还造不出来这样的特种钢。
中国辽宁舰
后来我国为了实现航母“国产化”,鞍钢集团全力向航母特种钢生产技术发起攻坚行动,还专门跟俄罗斯谈判,希望能够引进这种特种钢的制作技术。
而值得一提的是,当年中国并非只从乌克兰拖回了一个“空壳子”,同样重要的是前苏联1143.6型航母的全套技术图纸,这对中国航母事业的发展同样起到了关键作用。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