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4545作者:今日热点 2024-04-29 10:03
危楼千尺压洪荒,聘目云霞入渺茫。吞吐百川归领袖,往来万国奉梯航。波涛滚滚乾坤大,星宿煌煌日月光。阆苑蓬壶何处是?岂贪汉武觅神方。----《澄海楼》康熙 康熙皇帝的这首诗气势磅礴,体现出了中国皇帝的大气。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不仅在满清历史上,在我国数十个皇朝的历史上都算在位时间最长的。
康熙在这么长时间里做过许多大事,文治武功都十分出色,可以说清朝的这些皇帝没有比得上康熙的,即使晚年因为各种原因不理朝政,也不能因此贬低他的成就。而我国东北地区的版图与稳定也和康熙密不可分。 位于欧洲东部的莫斯科公国在14世纪逐渐兴盛,经过一系列征服战争和君主的励精图治,终于在16世纪达到了顶点,正式建立横跨亚欧的沙俄帝国。 沙俄建立后,一些哥萨克和探险家企图向东扩张领土,整个西伯利亚都开始受到沙俄影响。慢慢地,俄国人的触角伸到了雅克萨和尼布楚,他们在这里修建了高耸的城堡,向这里的人民征税。 我国东北地区被俄国人搅和的鸡犬不宁,但是康熙正忙着平定三藩之乱,暂时没有将目光放在这里。沙俄趁着这段空白期,越发放肆,开始对黑龙江中下游地区有了想法。当清朝成功平定三藩之乱后,开始腾出手对这些野蛮人发起进攻。康熙首先让手下亲信前去雅克萨地区探查俄国人的动向,为下一步做准备。
康熙派出的一行人在经过几个月的侦察后摸清了俄国人的具体情况,对这个敌人有了基本的认知。他们在给康熙的奏折中写道,驻守在这里的俄军少且分散,只需要很少的兵力就可以击败这些俄国人。但康熙认为必须慎重起见,稳扎稳打,避免出现疏漏。这样做既可以压缩俄军的生存空间,也可以防他们再度来袭。 因此康熙派出萨布素统领3000多人远征俄军,同时康熙还派出多个信使,向俄国人宣扬自己的意见。信里表示希望俄军不要得寸进尺,尽快撤离中国领土,但是文化传统的不同让俄军以为清朝在示弱,反而变本加厉,不仅修建更多棱堡,而且还从国内征发哥萨克们来到黑龙江,企图和清朝开战。
康熙收到俄国人这样的答复后,对他们十分恼火,于是开始用铁与火来解决这件事。都统彭春于瑷珲启程,挥军前往雅克萨,到达雅克萨后,彭春向城内的俄军下发了最后通牒,命令沙俄退军。 然而这些俄军毫不理会,坚定地把守雅克萨坚城,彭春眼看不能和平收场了,也就立刻下令攻击。 俄军守城意愿坚定,城内物资也很充足,清军的第一天进攻没有多大的收获。第二天斥候就发现了一批俄国援军的到来,试图和雅克萨的守军里应外合反包围清军。 洞察了俄军阴谋的彭春集中兵力狠狠的打击来援俄国部队,对俄军造成了重大伤亡。之后清军又开始用火炮轰击雅克萨,城内守军伤亡惨重。
无奈俄军开城投降,清朝的军队没有苛责他们,只是缴纳了他们的武器,之后甚至还送他们离开边境,俄军退去后,清朝军队将雅克萨烧毁后也离开了这里。然而没想到的是俄军出尔反尔,又一次派兵来到尼布楚地区,重新建立起雅克萨的统治。 康熙自觉受到了侮辱,急令在黑龙江的萨布苏出兵消灭来犯的俄军。 康熙二十五年,清军第二次围攻雅克萨。这一次清军一上来就把雅克萨围的水泄不通,同时用大炮轰击城墙,日夜不停地袭扰俄军。因为这次俄军有备而来,而清军对棱堡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这场战斗十分激烈与血腥。直到一个月后,城内俄军人困马乏,弹药补给不足,才最终攻破雅克萨城。
雅克萨之战结束后,康熙以书信的方式警告沙俄皇帝,在信件的末尾写到希望两国能够合理地解决这场战争,不要意气用事。战争失败的消息和康熙的书信几乎同时到达,沙俄皇帝不得不重视起来这个东方大国。 本来,沙俄皇帝想在中国身上撕下一块肉,可是损失过大的话也不符合俄国的利益,俄国上下都想到了和谈。 为防止冲突进一步激化,为了保住现有的利益,沙俄皇帝立即下令前线部队停火,避免与清朝发生军事冲突,同时派遣信使试图与清帝国谈判。之后又派出贵族领袖前往北京,亲自向中国皇帝递交国书,请求和平。康熙皇帝也不想在边疆之地大动干戈,于是趁机与俄国谈判。
1689年,两国分别派出使节到达尼布楚谈判。在经过剑拔弩张的讨价还价后,这场历经16天的谈判终于结束,中俄关于这次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达成了一致共同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 条约中以外兴安岭为界,俄国拿到了北部土地,南部土地则属于中国。其中雅克萨地区归于大清所有,俄军将立即撤出雅克萨驻军,并且拆除周边建筑,清理一切俄军痕迹,即刻生效。 此外,俄方对这次侵略行为供认不讳,并承诺召回所有在中国境内的俄军,中国取得了完全胜利。《中俄尼布楚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平等条约,规定了中俄两国的传统边界问题,为中国领土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影响非常深远。
条约签订后的很长时间里,俄国无心参与东亚事务,黑龙江流域一直处于和平安定的时期。可以说康熙为我国领土完整,尤其是东北地区的版图确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严重,康熙在这样的环境下撑起了中国的脊梁,如果之后的雍正乾隆等皇帝也有这样的卓识远见,那么清朝可能会走向完全不同的道路。
参考文献:《清史稿》《尼布楚条约》《满洲实录》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