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4227作者:天星评历史 2024-05-01 17:57
唐朝灭亡后,中国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宋辽、宋金相继南北对峙,周围还有西夏、大理、畏兀儿等地方政权,吐蕃一度强盛,后来山头林立,互争雄长。
13世纪初,蒙古部兴起于漠北草原,在其首领铁木真(成吉思汗)带领下建立大蒙古国,先后灭西夏、金和大理,畏兀儿和吐蕃地区相继归附。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以大都(今北京)为都城,1279年灭南宋,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元朝和大蒙古国是两个历史上重要的帝国,它们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重叠,但在实践、文化和治理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蒙古帝国--元朝的演进史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族乞颜部人。1184年前后,成为蒙古乞颜部可汗,一步步统一蒙古诸部。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举行大会,被推举为大可汗,尊号“成吉思汗”,建立起蒙古国,当时蒙古的宗主国为金国。
之后铁木真及他的子孙在对外征战中,开拓了东起日本海,北至北冰洋,南到南中国海,西至俄罗斯、乌克兰,西南至叙利亚的最大版图,成为大蒙古帝国,是由在中国建立的元朝与金帐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伊尔汗国)也叫伊犁汗国,及准噶尔汗国等其他几十个小汗国组成。
一、窝阔台与拖雷。
成吉思汗有四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在灭西夏之战时去世,虽然生前确立了窝阔台的大汗继承权,所以按理说,大汗之位应该在窝阔台一系流转才对,但80%的蒙古大军归拖雷掌管。窝阔台在1241年去世之后,蒙古诸王公就处在权力的激烈争夺中。窝阔台的儿子贵由仅在位两年便去世了。1248年贵由汗(窝阔台长子)死后,也速蒙哥(察合台第五子,察合台汗国第三代汗)和窝阔台系的诸王联合起来,一起反对蒙哥继位(蒙哥是拖雷的长子)。
窝阔台画像
二、大汗之位回归拖雷系
拖雷系有四个儿子:老大蒙哥、老二忽必烈、老三旭烈兀、老四阿里不哥。旭烈兀联合拔都(术赤长子)等人积极拥戴其长兄蒙哥,使蒙哥在1251年诸王公大会上夺得大汗之位。蒙哥坐稳大汗之位后,便积极筹划进一步扩张。由于是同母兄弟的忽必烈、旭烈兀都得到积极的培植,忽必烈负责中原事务;旭烈兀则成为西征大军的统帅,18岁那年,他随拔都远征,横贯东欧大草原,一直打到了今匈牙利境内。旭烈兀是伊利汗国的建立者,西南亚的征服者,1258年灭阿拉伯帝国。1258年,蒙哥与忽必烈、兀良哈兵分三路开始征伐南宋。
嘉陵江、渠江、涪江的交汇处,便是大名鼎鼎的钓鱼城,这里东、南、北三面临江,且江岸均为悬崖峭壁,是真正的天险所在。南宋之时,四川制置使余玠在这里筑城,从此钓鱼城成为重庆的重要屏障。
公元1259年,蒙哥汗亲自率军强攻钓鱼城,但五个月后,蒙古人依然无法破城,钓鱼城守将王坚一度还曾经偷袭蒙古大营。从七月开始,蜀中炎热难当,军中瘟疫横行,但蒙哥依然没有放弃,并誓夺钓鱼城。
公元1259年8月11日,蒙哥汗率大军攻宋,暴毙在四川钓鱼城下,时年五十岁。蒙哥的突然死去,对当时的整个世界格局都影响甚大。此时的蒙古帝国,忽必烈占据中原,旭烈兀占据西亚(建立伊尔汗国),拔都的后代占据俄罗斯(建立金帐汗国),阿里不哥占据中亚和蒙古草原。
3、忽必烈VS阿里不哥
蒙哥的死使蒙古再次出现变化。蒙哥死后,忽必烈与南宋贾似道议和北归,公元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府(上都)召开忽里勒台,即位称帝,建元“中统”;之后阿里不哥按照蒙古传统“幼子是家族的守护者”之名,以留守监国的身份继承大汗于和林,阿里不哥通过举行忽里勒台,得到拔都和侄子海都的支持,战争一触即发。
因为蒙哥事先没有指定汗位由谁继承,就导致忽必烈和弟弟阿里不哥的争位。旭烈兀获悉长兄蒙哥汗在南宋四川地区战死,诸兄弟陷入了汗位的争夺,决定率主力东归,只留下怯的不花率领5000人留守叙利亚。当旭烈兀回到波斯时,得知同父同母的四弟阿里不哥、二哥忽必烈两人进行大汗争夺之战: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支持阿里不哥;旭烈兀支持忽必烈,钦察汗国因距离蒙古帝国本土遥远,基本保持中立。此时,伊尔汗国和金帐汗国在西亚征战不休,旭烈兀从此也无暇顾及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争斗。于是,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战争,最后几乎就只是中国境内的战争,忽必烈在南,阿里不哥在北。
公元1261年,忽必烈在昔土木大战中击败了阿里不哥的主力。夺位战争进行了5年,从1259年到1264年,最后忽必烈打败了同父同母的阿里不哥。公元1264年,阿里不哥战败投降,之后阿里不哥按蒙古风俗披上大帐的门帘,入见忽必烈。
旭烈兀便决定不再东归,留驻波斯。几年后,于1264年接受元朝的册封,成为伊儿汗。
4、忽必烈VS海都之乱
忽必烈虽然取得了胜利,但蒙古帝国却在事实上完成了分裂,金帐汗国位于俄罗斯,伊尔汗国位于波斯,而中亚地区是察合台汗国的地盘,窝阔台的孙子海都在阿里不哥战败后于1268年重新反叛,并建立了窝阔台汗国。忽必烈在世之时并未平定中亚,这里是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的地盘,且海都不断对元朝发动进攻。
公元1301年,海都再度出兵元朝,最后在和林被元武宗海山(忽必烈曾孙)所击败,伤重而死,海都之乱至此平定。公元1309年,元朝与察合台汗国瓜分了窝阔台汗国。当年的成吉思汗继承人——窝阔台的汗国却成蒙古四大汗国中第一个消失的了。
5、金帐汗国的前世今生
金帐汗国也叫钦察汗国,是在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封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成吉思汗一生征战沙场,占据了横跨欧亚的庞大版图。由于东西跨度太大骑马都得走一年,所以管理起来非常的不方便。虽然成吉思汗把大汗的位置传给了窝阔台,但是依然按照蒙古部落的习俗给予了四个儿子封地。当然窝阔台的封地最小,因为原则上整个蒙古都是他的。老大术赤的封地在蒙古国版图的西北方向,额尔齐斯河以西、花剌子模以北地区。窝阔台汗在位时再次派兵西征欧洲,术赤的儿子拔都占据钦察草原、高加索兵锋指向多瑙河。然后在术赤原有封地上,在增加后征服的地区建立金帐汗国(也称钦察汗国)。金帐汗国横跨欧亚,国祚存续了大约300来年成为当时雄霸中亚、东欧的强国。
金帐汗国兴衰 金帐汗国建立和强盛都源于分封制,衰败也因为分封制。金帐汗国从1219年建国到1502覆亡享国283年,共44位当政的君主。到15世纪不断有领土分离出去,金帐汗国也陆续分离出去西伯利亚汗国、喀山汗国、克里米亚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金帐汗国的直辖领地不断缩小,在1502年末代大汗被克里米亚汗国击杀金帐汗国结束了283年的统治。而分裂出去的几大汗国陆续被崛起的沙俄逐个吞并,金帐汗国攒的家底儿都被沙俄吞并了。所以说金帐汗国压迫莫斯科公国283年,而沙俄不客气地笑纳了全部领土也算是一饮一啄的因果。下图是金帐汗国直辖领地灭亡后,四大分离汗国的分布及灭亡时间。
金帐汗国版图辽阔,富庶肥美 金帐汗国版图广阔:东起额尔齐斯河西部(这是成吉思汗分封术赤的边界);西到多瑙河流域的匈牙利;南起里海、黑海北部;北到北极圈附近的辽阔版图。面积达到600万平方公里,放到现在也是妥妥的大国。可以说横跨温带、寒带,气候舒适宜人非常适合放牧和农耕。版图内有水草丰美的草原、生产粮食的平原加上水量丰沛的河流(多瑙河、伏尔加河等等)宜耕宜牧,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
所以金帐汗国不但有城市、农村,还有辽阔的牧场。不但有充足的粮食生产,还可以培养精锐的骑兵。境内总人口突破1000万,有人口就有赋税。况且金帐汗国地处东西交通要冲,正好控制丝绸之路的西半段。繁盛的贸易带来了大量的税收,所以金帐汗国境内经济非常活跃。
汗国内部草原上大部分人过着游牧生活,只有极少数人迁到顿河和伏尔加河下游转入定居;花剌子模具有高度发展的农业技术盛产粮食,居民过着城镇化的定居生活保证汗国粮食需求;沿海地区的汗国边疆的克里米亚毗邻奥斯曼帝国和叙利亚和埃及,所以商业发达。汗国通过丝绸之路转手的货物都通过此地销售向西欧和埃及。金帐汗国从商业交易中获得大量利润,外加海量的税收。 民族和宗教信仰 由于汗国版图辽阔,所以国内分布有很多民族。这里既有以蒙古族为代表的黄种人,也有大部分高加索白人。民族包含蒙古族、钦察人、俄罗斯瑞纳、拜占庭等按照自己的生活习俗聚集在一起。在这里蒙古人虽然是统治民族,但是人口数量处于绝对的劣势。所以蒙古人在这里很容易其他文化同化,到帝国晚期帝王世系中大汗的名字已经严重伊斯兰化。 真是由于人种复杂,所以宗教信仰也同样呈现多样性。除了蒙古自身信仰的萨满教外,还有伊斯兰教和东正教。伊斯兰是由埃及传入,逐渐传播开来。由于金帐汗国与旭烈兀建立的伊利汗国在争夺高加索的过程中与埃及结盟,所以遵循埃及和金帐汗国在贸易和文化往来密切。所以伊斯兰教也就随着贸易通道传入汗国内部,好在汗国信仰自由所以很快传播开来。
在汗国第六任大汗忙哥帖木儿时期(拔都孙子)对于宗教更加开放,祆教、景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都可以自由传播。甚至对待东正教有特别优待不但教会和属民免税,如果属于宗教问题还可以由宗教法庭审判处理。
大蒙古国是由成吉思汗于13世纪初建立的一个庞大帝国。 铁木真即是成吉思汗,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于斡难河建立大蒙古国。它的建立源于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的征服和统一行动,覆盖了从东欧到中亚的广阔领土。蒙古帝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高效的行政管理而闻名,这些特征使其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蒙古帝国的治理方式主要是基于蒙古部落的传统,采取了相对宽松的统治政策,保留了各个征服地区的一定自治权,并采用了“宽松治理、严格征服”的策略。
成吉思汗被誉为“一代天骄”,他率领的蒙古铁骑,在世界历史上赫赫有名,同时也臭名昭著,曾被当时的欧洲称为既是天使,又是恶魔。蒙古铁骑在征服世界过程中所奉行的就是两个字——屠杀,每到一处,只要不投降,城破后立即疯狂的屠城。“乘其骏马、掠其妻子、占其土地”是蒙古士兵作战的目标和动机,蒙古铁骑踏遍亚欧大陆共消灭47个国家,征服七百多个民族,至少杀死一亿多人。
而元朝则是由蒙古帝国的后裔忽必烈于13世纪中叶建立的中国王朝。元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中国王朝;相比于蒙古帝国的草原游牧文化,元朝在治理国家时更多地采取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和政治模式。长年负责汉地事务的忽必烈决定借鉴汉人的行政经验,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事务统归于中书省。在地方上设置行中书省作为行政机构,简称行省。行省制度的开创,丰富了中国行政管理体系。
13世纪初蒙古人崛起,先后消灭了西夏、金国、西辽等政权,控制了华北、新疆和青藏高原,为南下华南和云贵高原做好了准备。自1244年起,蒙古对大理国发动了试探性进攻。1251年,大理皇帝段祥兴去世,大理的政权更迭让蒙古人看到了机会。大理国的灭亡,就此终结了云南地区500我年独立政权的历史,蒙古势力向西南延伸,不仅从西南包抄南宋,也为日后进军缅甸奠定基础。
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主要的历史贡献:元朝统一全国,将中国划分为行省,确立了中央集权政治,恢复正常的统治秩序;设立官员管理,采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员;实行统一的货币和法律体系;初步奠定了国家疆域的规模,从而边疆地区得到开发;采取一些有利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措施 ;发展了国内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让社会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使中国在元朝统治下实现了相对稳定和繁荣。
1260年忽必烈即位称帝,建元“中统”钞,定都开平府(上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定都大都(今北京)。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忽必烈是大元帝国的开国皇帝,因此忽必烈是“中国人”。根据忽必烈的种种行为,比如:废蒙古的汗号不用改用中原的帝号、国号来源儒家经典、年号也是学着中原,这都说明了忽必烈认可自己是个中国人。
严格来说,忽必烈才是元朝的第一个皇帝,我国历史学家在研究元朝历史时,发现一封忽必烈颁发给日本的诏书。这封诏书里,就说明他是怎么看待自己身份的。在这封诏书的开头,忽必烈就写到:“日本开国以来,亦世通中国,及朕继位,却无一乘之使者。”意思很简单,就是说日本以前都向中国派出使者,为什么在我称帝的时候,就没有使者了?忽必烈这是在向日本抱怨,主要是不满日本不把他当做中国的皇帝,没有按照中国皇帝的地位来尊敬他。这就从侧面说明,忽必烈完全认为自己就是中国的皇帝!忽必烈都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了,其他言论就不用再说了。
在文化方面,蒙古帝国和元朝也有一些差异。蒙古帝国主要以游牧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主,注重骑射和战争,而元朝则在中国的文化传统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化,如元代的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以及元曲等文学体裁。
总的来说,蒙古帝国和元朝虽然有着历史上的联系,但它们在实践、文化和治理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蒙古帝国以其强大的征服力量和宽松的统治政策统一了广阔的领土,而元朝则在中国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统治体系,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蒙古帝国的政治制度。
编者注:以上内容(文字和图片)归属“天云评历史”,由作者天星整理编写和上传发布。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